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通城县:聚力“七产”稳工业 逆势而上谋发展

来源:通城科经局 时间:2020-05-18

要情专报

编者按:在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通城县四月份工业经济实现正增长,外贸出口危中寻机、扩大内需,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十分难得。在全市各级正在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非常时刻,通城县工业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聚力“七产”稳工业   逆势而上谋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通城县在强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创新举措,优化服务,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主线,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部分指标逆势而上。一季度,全县工业企业外贸进出口14548.8万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外贸出口11660.6万元,同比增长45.3%,外贸进口2888.2万元,同比增长28.4%。4月份当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4.5%。

一、安全防疫,加快复产

安全为发展之基,为加快企业复工复产,通城县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原则全力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坚持企业疫情防控为首要任务导向,奠定复工复产之基。2月18日,通城县制订并印发《通城县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从严要求全县工业企业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同时,向每家规模企业派驻防疫指导员,“一企一策”按防疫要求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同时,积极开展防疫培训,4月27日组织召开规模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暨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聘请县疾控中心、应急管理局专业人员对新冠肺炎知识、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授课培训。是坚持企业安全导向,确保企业防疫不松劲。加强企业安全防疫指导和监管,做到“五看十查”,包括看员工流动、查高中风险地区及境外人员健康管理记录,看身体近况、查定点医院企业人员就医记录等方面,使全县工业企业的疫情防控始终处于动态监管之中。通城县自复工以来,全县工业企业未发生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为企业快速达产达效提供了安全保障。三是坚持龙头企业率先复产导向,引领全县工业企业加速复产。龙头企业是通城工业经济晴雨表,龙头企业复产早,则工业经济复苏快,2月17日,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基础上经过审批顺利实现部分复工复产,成为第一家复工复产企业,同时,湖北玉立砂带集团、湖北平安电工、湖北瀛通电子、湖北福人药业、湖北亚细亚陶瓷、湖北杭瑞陶瓷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复工复产,继而,全县工业企业争先恐后复工复产。

二、优化服务,全力保产

非常时期需非常之举,通城县采取一系列优化服务措施,全力推动企业达产达效,使企业轻装前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是印发落实一篮子惠企政策福利包。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先后制订《通城县复工复产及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10条措施》等多个惠企文件,为企业解决困难235件,补贴企业资金8000余万元,兑现2019年度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资金1043万元,全力落实《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咸宁市关于抓好政策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有关政策》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聚各方之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促进银企精准对接,疫情期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企业贷款14.78亿元,为企业减免贷款利息962万元,“金融早春行”活动促成10家银行与169家企业达成信贷签约意向,授信额度16.8亿元,签约总额25.3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三是精准把脉化解企业发展“症结”。通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多次召开规模工业企业代表复工复产座谈会,寻根溯源找问题,集思广益谋发展,同时,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38名县级领导对接115家企业,主动上门“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排忧解难,至5月上旬,共为企业解决困难235件。四是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管控期间,共办理企业货车临时通行证1200余张,联系货运物流车辆240余台次,确保县内原材料和产品不积压,仅物流费为企业减少成本800余万元,主动对接岳阳城陵矶港口和三荷机场,打通产品输出通道,加快对我县工业产品运转,同时,想方设法化解陶瓷企业急需的原材料高岭土问题,保障了亚细亚、杭瑞等年产值过10亿元的陶瓷企业生产的持续性。

三、危中寻机,迅速扩产

受国外物流阻隔影响,国内部分企业产品进口受阻,企业发展停滞不前,面对“天赐良机”,通城企业果敢出击,实现中途截胡。陕西宝钛集团机翼打磨材料原一直从美国引进,疫情期间,国外供应中断,湖北玉立砂带集团主动出击,对接市场,积极与宝钛洽谈,签约价值8000万元订单;硅酮胶是国内常用建筑材料,以往40%靠国外进口,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抓住国外硅酮胶在疫情期间无法向国内供货机遇,积极抢占市场,至目前,已接到2亿余元的订单,同比增长30%以上,企业已开足马力生产。

四、调转方向,内销提产

面对国内外疫情形势,通城外贸企业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扩大内需,积极调整市场方向,变外销为内销,实现内销迅速提产。湖北丽尔家日用品是一家外贸主打企业,国外订单超过70%,受疫情影响,企业外贸订单大幅下跌,公司迅速调整策略,瞄准国内市场客户需求,开发“洗刷刷”拖把系列产品,利用电商平台、抖音网红带货等手段,促使内销占比迅速提到60%。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印度工厂为海外市场拓展基地,受印度国内疫情影响,工厂一直未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三赢兴科技加大与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合作,用工、订单、产量3项主要指标“不降反升”,至目前,新增订单6.3亿元,较2019年翻番,被咸宁日报作为复工达产的典型报道。

五、对接需求,挖潜转产

积极发展跨境新业态、新需求,主动对接市场,挖潜转产,深入落实工信部“三个一批”重点企业申报工作,润康药业、艾舒宝、九朵护理、中研磨具等17家企业获批。针对口罩供应紧张的市场利好形势,一批具有潜力的涉医企业及时转产生产口罩,既服务全球抗疫需要,又为自身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全县共有润康药业、艾舒宝、九朵护理、海诺口罩、中研磨具等5家企业成功转产,共建成13条口罩生产线,月生产1900万片口罩,月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目前这些企业已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生产云母纸的中研磨具调整方向,生产加工口罩原材料无纺布,确保全县口罩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六、创新驱动,技改优产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转型换代。湖北精通管业原生产PPC管,投入资金1100万元,顺利完成技术改造升级,高质量配电设备生产线已成功投产,签约订单4000余万元。湖北炳彰科技原为铝材企业提供配套的隔热条,经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湖北亚科微钻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生产线改造,产能实现倍增。平安电工集团投资10亿元的新材料工业园全面投产,新增12条云母纸生产线以及新研发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熔断材料、高档电吹风绝缘材料、石墨烯发热膜等3款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3月份刚上市即大获客户青睐,订单纷至沓来,2020年保守估计可增产值3.5亿元以上。同时,5月上旬,我县邀请咸宁市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来我县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七、壮实底盘,着力拓产

为壮实工业底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通城县着力培育发展后劲。一是以“店小二”精神培育小微企业。强化小微企业成长指导,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制订培育方案,全力保障企业发展要素,先后将铱伦科技、艾普绅、古德尚新材料、华思电工等50家企业纳入培育对象,2020年预计可新入规企业10家以上,规上企业有望达到110家。是以“保姆式”孵化小微企业。积极出台孵化惠企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各乡镇孵化园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鼓励小微企业进驻孵化园,省级星创天地通城县百丈潭茶产业公司带动20个成员单位共同拓市,茶叶销售同比增长23%。是以“云对云”创新招商方式改变传统招商方式,通过云视频打破路遥阻隔实现足不出户招商,1-4月份,通城县通过网络招商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达11.97亿元,同时,全力盘活闲置厂房“腾笼换鸟”,实施二次招商,东莞诚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义乌丰德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转入我县落户生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