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索引号 : 764137816/2021-26188 文       号 : 咸政办发〔2021〕22号
主题分类: 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其他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名       称: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02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1年07月16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在咸宁落地实施,扎实推进领导包保服务产业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提升,结合咸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更加注重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提高重点领域制造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二、目标任务
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即:电子信息产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链、现代冶金建材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做优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链的扩容提质增效。
到2023年,8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1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推动我市形成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百亿级产业为骨干、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到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机电制造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健康食品及饮料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现代冶金建材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不断推进集群成链。到2023年,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15个,力争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力争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咸宁高新区、赤壁高新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
——强化领军企业培育。每条重点产业链选取5家领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8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突破40家;8条重点产业链每年各选取1—3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每条产业链每年至少培育2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或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每条重点产业链每年至少引进1个产业领航企业,引进上中下游配套企业不少于3家,每年在谈储备项目不少于4个;链上所有企业按30%、30%、40%分三年实现技改项目全覆盖。
三、实施路径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搭建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面向产业链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分梯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3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家、省级创新技术平台30家。建立产业研究院,积极促进国内外一流大学技术创新成果布局重点产业链,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要加大与大专院校合作力度,至少建立一个特色主导产业研究院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组建技术研发联合体,围绕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征集关键核心技术,以“揭榜挂帅”形式进行攻关。
(二)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引导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同频共振式的协同技术改造,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不少于100个,到2023年力争实现产业链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省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联盟和应急产业联盟,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以维达力、瀛通电子、三赢兴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建成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节能电机及其系统等,着力打造国家级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各地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培育1—2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落实“六个一”机制要求,念好“医、药、养、健、游、护”六字真经,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到2023年建立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绿色设计产品3个、绿色园区1—2个。
(三)聚力推进领军企业培育,推动产业融通发展。做大市场主体,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促进产业链重点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创品牌,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坚持“一企一策”,经过3年的努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0家。培育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到2023年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家、30家,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达到10家;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推进5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创建30家左右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标杆工厂。壮大领军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动其成长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掌握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和领航型链主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通供应链近地化配套堵点,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
(四)全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推进市区引领发展,咸宁高新区和咸安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大健康、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主动对接武汉和周边大中城市,共建共享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形成“一区四园”共建共享、提质增效的发展格局。建设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嘉鱼县和赤壁市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做强幕阜山特色产业带,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以绿色为底色的幕阜山特色产业带。
(五)着力抓好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持续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加大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对重点产业链项目,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严格落实省电价调整政策和减免部分电力服务项目收费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优化供气管网布局,大力推进管道天然气向县域、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延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和方式,为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融资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支持企业引进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健全人才落户、深造、子女入学、就医等配套政策;分层次、多批次对链主企业负责人进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质量品牌等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
四、工作职责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梳理8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技术发展方向、制约瓶颈等情况。建立“两报告”(产业报告、招商报告)制度,准确把握产业链发展动态,夯实产业链工作基础。
(二)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各牵头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实施产业链“五图”作业,找准产业在国际、国内和省内所处位置;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园区建设、政策争取、人才育引、产品和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三)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链建设的主要抓手,在建好“两库”(客商库、项目库)上下功夫,加强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四个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入规一批)工作要求,力争每条产业链每年重点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链,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产业链链长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坚持做到问题收集、意见分办、及时反馈、销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收集汇总各工作专班报送的资金、人才、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突出问题,通过分类整理后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五)抓实企业精准服务。紧盯产业链发展的弱项、短板和不足,实施“一链一策”,精准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政策赋能作用。认真当好产业链发展的“店小二”,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五、工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产业链总链长,总揽全市产业链发展大局,其他市领导同志担任8条重点产业链链长(见附件1),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模式,全力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要认真履行产业链发展属地主体责任,统筹做好产业链研究、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咨询决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问题协调、宣传引导等工作,构建适应新发展理念的产业链发展组织体系。
(二)强化协同联动。成立全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2),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统筹协调全市产业链推进工作。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减税降负、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市场拓展等职能工作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建立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听取企业家、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方面意见建议,对产业链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三)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统筹市县财政资金,对产业链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链领域的重大项目、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选取3—5个重点产业链核心缺失环节,实行“揭榜挂帅”立项,给予专项支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我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强化调度督导。支持各重点产业链组建产业联盟,加强市级部门协同、市县上下协作、各类专业机构协力,建立“月度分析、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度会商”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产业链发展重大问题。强化日常督导,各产业链牵头部门每季度将工作推进情况反馈至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整理后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成功经验的宣传报道,挖掘先进典型,凝聚社会共识,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形成齐心协力推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1.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
2.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
总链长 | 孟祥伟市委书记 王远鹤市委副书记、市长 | |||||
细分产业链链长 | 产业链名称 (共8条) | 牵头部门 | 市经信局 联络员 | 市经信局 联络科室 | ||
姓名 | 职务 | |||||
杨良锋 |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 汽车及零部件 | 市发改委 | 郭冰生 | 信息化发展科 | |
白新民 | 市委常委、 副市长 | 机电制造 | 市科技局 | 刘会川 | 工业规划与 技术改造科 | |
刘复兴 | 副市长 | 生物医药 | 市卫健委 | 龚信升 | 招商与产业发展科 | |
吴 刚 | 副市长 | 现代冶金建材 | 市住建局 | 朱向阳 | 工业经济运行科 | |
肖天树 | 副市长、 市公安局局长 | 纺织服装 | 市商务局 | 宋长松 | 招商与产业发展科 | |
熊享涛 | 副市长 | 电子信息 | 市经信局 | 陈志斌 | 信息化发展科 | |
谭海华 | 副市长 | 节能环保 | 市生态 环境局 | 熊晓斌 | 市中小企业 服务中心 | |
李 丽 | 副市长 | 健康食品及饮料 | 市市场 监管局 | 陈江宁 | 融办秘书科 |
附件2
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远鹤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 组 长:杨良锋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白新民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复兴 副市长
吴 刚 副市长
肖天树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熊享涛 副市长
谭海华 副市长
李 丽 副市长
成 员:魏朝东 市政府秘书长
孙道远 市政府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市重点投资项目办主任
张善猛 市发改委主任
熊武华 市科技局局长
郭冰生 市经信局局长
鲁恩旺 市财政局局长
许关欣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
王用新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熊 峰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葛 军 市住建局局长
傅火金 市商务局局长
彭光平 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局长
陈 进 咸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市经信局局长郭冰生任办公室主任,市经信局副局长刘会川任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