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5-26498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邓琼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7号提案《关于加快推动AI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AI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提案收悉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会商,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见效。

一、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3000万元、“市级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给予奖励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对AI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校企研发合作,2025年统筹安排湖北科技学院双一流建设资金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学科建设,200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2000万元,助力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研发创新。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等院校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方向,新增相关专业3个,在校生680人;推动咸宁职院与红牛维他命饮料、南玻光电等企业共建“AI+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联合开发智能检测、自动化控制等教学案例12项,年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00人次以上;在温泉中学、赤壁一中等12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科普课程,2024年举办全市青少年AI创新大赛,参赛学生超500人。

(三)提升网络基础支撑。建成开通5G基站超7020个,升级改造5G-A网络500个,实现全市191个社区和891个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加快提升“双千兆(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学校、医院、商超、景区等重点区域场所双千兆网络覆盖率100%。支持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新建鄂南云智算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升级改造电信天翼云数据中心,建成标准算力机架超过1500个,算力规模达到30P;并在本地部署DeepSeek模型,支撑服务全市智能算力应用需求。指导推荐赤壁维达力产业园获批国家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项目,着力打造全市首个万兆光网试点应用场景。

(四)助推企业智改数转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市共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5G工厂名录企业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66家,省级5G工厂4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6家,省级先进智能工厂3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8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获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项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20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改造。推进实施“企业上云”工程,连续三年指导推荐企业申报领取省级上云服务券,合计获得省级上云奖补资金超10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统筹用好各级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在资金、人才、数据等方面给予倾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和推进AI技术的应用与研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保障湖北科技学院产教融合发展需求,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安排2000万元支持校企研发合作。及时兑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市级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市AI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取得更多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实施人才引进专项措施,落实好南鄂英才计划、招硕引博计划、大学生引进计划等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的兑现工作,着力引进一批高水平研究团队。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加速培育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持湖北科技学院申报“人工智能应用”硕士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新增“AI物联网技术”专业,加快培养一批既懂AI专业技术,又懂企业生产制造的实用型人才。

三是进一步支持企业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内网和外网改造升级,组织通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工业企业加强对接合作,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优质网络进园区、入企业、联设备,支撑生产设备、信息采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生产要素广泛互联。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深耕咸宁本地,持续为企业开展改造升级咨询诊断,指导帮助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技术改造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助推企业加快实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运营管理全链条智能化升级,实现制造效率与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四是进一步加快培育试点示范。坚持分类遴选、动态调整、系统推进的原则,推进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标杆企业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加速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以典型应用场景为试点,探索智能制造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推广路径,实现智能制造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系统发展。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批引领企业、行业、区域发展的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标杆企业,形成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制造业整体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