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咸宁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5-26497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咸宁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农工党咸宁市委会:
咸宁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1号提案已收悉,问题分析透彻,建议精准合理。关于推动咸宁市智能制造发展,强化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产业支撑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我局指定工作专班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与市直相关部门会办单位共同研究,现综合各会办单位办理情况就提案涉及问题答复如下:
深度对接湖北省“51020”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武汉市“965”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做优存量、扩大增量,短期稳住、长远升级的思路,重点培育一批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及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扩大装备制造产业总量规模,同时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着力搭建创新平台。一是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企业需求,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成果开发、项目孵化等方式,分梯队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三是设立装备制造产业专家咨询组,做好决策参考、技术咨询、规划编制等服务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好咸宁科创供应链平台,引导更多智能制造企业入驻平台,指导企业挖掘急需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金融需求,组织专班全程开展对接服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赋能全市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柔性引才。组织知名专家来咸开展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学术讲座、企业沙龙等交流活动,为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52名“科技副总”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7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40个、培训人才741位、引进人才65位、达成项目协议41个金额7543.9万元、推动共建平台25个。
三、加大产教融合力度。一是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每学期组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咸宁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围绕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方向及人才需求变化开展专项调研,形成《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年度报告》,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实训基地共建,与维达力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和先进设备,打造集教学、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课堂即车间、学习即工作”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力量。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培养具备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与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密切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岗位动态,适时申报新兴专业,完善专业群布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参与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将企业实际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丰富了教学内容。三是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设“订单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材、组织教学。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服务,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同攻克智能制造领域技术难题。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