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咸宁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34号提案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5-26493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咸宁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34号提案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民建咸宁市委会:
咸宁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34号提案已收悉,问题分析较为透彻。针对您提案中提及的问题,我局指定工作专班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与市直相关部门会办单位共同研究,现综合各会办单位办理情况就提案涉及问题答复如下:
咸宁市积极谋划实施“产业倍增、科技赋能、动力培育、能级提升、幸福咸宁”五大行动,将产业倍增放在五大行动第一位和核心所在,不断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产业集群。
一、率先谋划实施产业倍增。2024年11月9日,市委书记周锋履新咸宁不到一个月,主持召开了全市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产业倍增行动。提出了全面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即重点推动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四大新兴未来产业,奋力实现产业三年倍增目标。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咸宁市产业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3月4日,市委书记周锋主持召开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会,听取全市“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并指出市委提出的三年产业倍增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篇文章”,为实现三年产业倍增目标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实支撑。
二、加快推进产业集群成链。理顺发展方向。9个产业分别制订了《“5+4”产业倍增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2025年度产业倍增工作计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各地三年发展具体目标,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和发展路径。6个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围绕市里“5+4”现代产业体系重新梳理产业发展方向,制订出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提出2025-2027年,“5+4”现代产业总产值(营收)分别达到3649亿元、4535亿元、6114亿元。同时,将三年倍增目标分解到了各个产业、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完善推进机制。9个产业分别建立了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责任科室的工作机制,制订出台了运行规则和工作职责。同时,将责任纵向压实到各地,督促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分别建立了一个产业发展统筹工作机制,落实了一名县级领导挂帅和一个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做到上下贯通、逐级负责。梳理产业链条。紧紧抓住集群、链条、平台这三个关键,组织力量对9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绘制了《“5+4”产业图谱》,形成了产业发展报告。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全力谋划重大项目,推荐222个项目争取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项目总投资585.8亿元,贷款需求资金规模328亿元;其中79个项目的131.5亿元贷款需求已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已提贷13.5亿元。向省经信厅报送2025年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64个,项目已完成总投资31.57亿元,其中可纳入支持范围投资26亿元。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支持金盛兰炼钢钢渣风化处理项目,推进维达力大屏DXC超硬镀膜项目和PVD光学镀膜产线设备升级更新扩建项目,加快金田轮胎6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中天云母超级纤维云母复合板升级改造、精确新能源电池盒生产线升级改造、康恩萃麦鑫利保健食品生产线升级、星火原数字化工厂项目。实施数字化改造行动,支持三环方向机、稳健医疗等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三赢兴、精华纺织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加快实施顺乐钢铁、春祥矿业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推进实施杭瑞陶瓷、亚细亚陶瓷等企业节能减排,推动华润电力、华新水泥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实施安全化提升行动,推动运行10年、特别是15年以上的超期服役老旧化工设备加快淘汰退出,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支持武汉椿岭科技和惠祥电子科技的安全、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提请市政府出台《咸宁市2025年工业投资及工业技改投资跨越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技改“五大行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力争2025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不少于700个,完成工业投资506亿元以上,增长15%;力争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不少于400个,完成技改投资186亿元以上,增长1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 45%以上,工业投资及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进入全省前五位。
四、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市委市政府把成长工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谋划,在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市净增规上企业222家以上,力争总数超1200家”的目标。谋划确定全年新增300家任务,各县(市、区)积极采取针对性硬核措施,加快工作进度,迎头赶上,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再上新台阶。建立拟进规企业培育库,探索实施“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扶持一批、申报一批 ”的“四个一批”制度,对库内小微企业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一企一策”确定进规计划,截至目前,已入库企业达到505家。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2家,为近五年来最好水平;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03家,有力夯实了产业倍增发展基础。紧盯“专精特新企业今年新增70家、力争达100家、总数突破300家、总量冲刺三年倍增”,构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2025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98家,总数达到314家。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