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5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3-26482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5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宋昵荔委员、翟振卫委员、崔忠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咸宁技术优势,承接武汉光通信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各位政协委员对咸宁市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改委、咸宁高新区管委会等11个部门单位进行会商,并与委员们进行面对面沟通,对建议中提及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坚持链式发展思维,聚焦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坚持四个引领,强化产业链条建设。一是坚持同城引领,深入推进“武咸同城”战略,积极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咸宁高新区、咸安区、嘉鱼县等地武汉离岸科创园项目建设。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于7月11日正式开园,吸引81家企业入驻,其中电子信息企业有20余家。咸安(武汉)离岸科创园5月25日实现首批9家企业进驻;嘉鱼(武汉)离岸科创中心7月11日正式启动,已引进孵化企业和研发机构13家。二是坚持链主引领,鼓励支持链主企业以大带小,链式发展。目前,年产值过1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达到3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灜通电子为咸宁首家主板上市公司 ,平安电工于5月30日通过深交所IPO上市评审。三是坚持品牌引领,支持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力、竞争力,指导推荐三赢兴光电、平安电工等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赤壁市电子信息产业、通城县电子信息基材产业获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四是坚持联盟引领,完成咸宁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向市财政争取已将联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5月份,按照市委人才办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人才引育专题调研,帮助企业解决上下游合作、“校地院企”合作、人才引育、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坚持四个一批,厚植产业发展根基。一是招商一批,围绕手机零部件、显示屏、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上半年,引进协议投资10亿元的香港全宇通显示器产业园、协议投资2.5亿元的力润AG 电子光学材料项目、协议投资1.2亿元的并星精密光学仪器项目等16个光通信产业项目,总投资额 61.63 亿元。二是新建一批,组织开展项目核查,紧盯咸宁高新区投资1亿元的美赛尔科技锂电池项目、嘉鱼县投资20亿元的嘉创半导体建设芯片封装测试项目、通城县投资20亿元的安芯美半导体项目等建设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三是储备一批,谋划储备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104.76亿元,协调推动维达力五期、赤壁中试谷无人机、崇阳众创城光电等一批储备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四是入库一批目,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力度,抓好企业入规纳统,上半年,新增入规6家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规上企业数累计达到99家。
3.坚持四个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一是培育专精特新,支持企业深耕产业细分领域,南玻光电、三赢兴光电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蓝炬兴业、中亮光电等30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企业。二是培育智能制造, 5月份,组织90余家企业在赤壁市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专题培训,指导企业加快实施智改数转。三赢兴光电、维达力实业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平安电工、星火原实业等3家企业获批市级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三是培育两化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三赢兴光电科技获评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永豪科技、鑫汇阳电子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四是培育研发平台,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和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深度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47%。
4.坚持四个驱动,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向上争,加大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力度,指导企业申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项目,上半年,18家电子信息企业获得省级奖补资金2860万元。二是市县补,发挥奖补政策引导作用,用足市级不少于2000万元技改资金,督促各县(市、区)落实不少于1500万元的配套资金,形成“亿元资金促技改”的资金合力。三是部门帮,统筹发改、科技、金融、人社等部门专项奖补政策,将资金聚集到竞争力强、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形成政策合力。四是企业投,引导企业围绕先进工艺、智能化设备和优势产能扩张实施技改,上半年,新增维达力、星火原、南玻光电17等个项目实施技改,通过政策引导撬动企业新增技改投资27.48亿元。
5.坚持四项保障,优化生产要素服务。一是畅通融资保障,联合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融资推介等活动,组织同共科技、蓝炬兴业等企业参加上市辅导培训,为三赢兴光电授信2.6亿元。二是抓实用工保障,联合市人社局广泛开展“春风行动”、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招聘活动,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三是强化人才保障,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实施“南鄂英才”计划和“科技副总”活动,2018年以来分6批次为103名高层次人才颁发了“人才绿卡”,为人才提供居住落户、工商登记、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健康保健等一站式精准服务;2020年以来聘请省、市级“科技副总”70名,解决技术难题175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66个,推动共建平台44个,达成协议金额3854万元。四是优化环境保障,召开电子信息产业专场民营企业座谈会,组织24家企业参加座谈,现场交办答复企业反应的问题,并做好跟踪督办,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3月份,与江夏区交通主管部门对接,协调将公交线路延伸至武汉江夏区贺站镇,实现8+1城市圈城市公交无缝对接,拟开通咸安至贺站镇首条市际公交线路。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培育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的优势与特色,重点支持咸宁高新区打造智能终端及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支持赤壁市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支持通城县打造高端电子线材产业集聚区,其他各县市区依托本地优势打造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构建错位发展、多点支撑、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完善“专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适合电子信息企业入驻的标准厂房和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业链条,持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和集聚能力。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瀛通通讯、维达力、三赢兴科技、平安电工、南玻光电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朝着打造一流行业标杆的目标努力,全力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支持企业推进实施智能化改造,发展高端产品、高端零部件,促进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力争三年时间,培育年产值过50亿企业2家,总部在本地的上市企业3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新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积极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光谷科技大走廊”发展战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大力度推动招商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0家;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好维达力、三赢兴、平安电工等扩建项目,及欣泉通信、安芯美半导体、盘古智能等新建项目,确保新增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4.推动产业协同配套。加快构建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协同配套水平,加大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光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细分领域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协同发展。立足基础,着眼长远,培育优势,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圈,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5.强化政策扶持引导。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统筹整合政策资金资源,对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企业精准识别,制定分类分级管理清单,鼓励政策资金向优质企业大力倾斜。推动在企业之间形成创新生态联盟,支持产业链关联配套协作,抱团发展,形成群聚效应。促进创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为有潜力、有技术、有市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服务。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