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2-27665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1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2-08-17

江哲琴代表:

您在市人大六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分析了当前我市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的建议,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中小企业要提高综合实力”和“政府要加强融资公共服务”两条建议,对缓解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应予以肯定。针对017号建议,我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围绕提案内容积极做好提案办理各项工作,现将办理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和融资成本,支持我市中小企业渡难关,促发展。出台《咸宁市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2022年预算安排技改专项资金2500万元,同比增长67%。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预算安排资金2945万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奖补。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反担保方式,优化放贷流程。2021年度新增创业担保贷款40889万元,贴息880万元,是2020年的7.2倍,创业担保贷款从受理到放款较去年平均缩短15天。2022年1季度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52笔总计8423.79万元,预计财政贴息342万元。创业担保贴息政策执行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到2.7%以下。二是落实减税降费,全面落实国家最新减税退税降费政策,确保“真金白银”直达快享,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截至6月13日,全市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751户,退税15.93亿元;累计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免5732.77万元(25831户);其他新增政策减税0.67亿元;自去年四季度起,累计办理制造业缓税2352户,缓缴6.67亿元。截至今年5月,为全市各类企业减征社会保险费5131.33万元,其中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5833户4484.22万元,减征工伤保险费6192户647.11万元。

(二)加大融资服务力度。一是加大普惠领域信贷投放。今年以来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29笔,累计101858.57万元,其中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13笔累计53652万元,带动支持普惠小微企业经营主体1465户;支农再贷款16笔累计48206.57万元,带动支持涉农主体1975户,全市法人金融机构再贷款余额达214361.45万元。到5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43.97亿元,同比增长22.4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79个百分点。二是开展首贷拓展专项行动。印发《咸宁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次贷款拓展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三年行动目标(小微企业1000户、个体工商户6000户);通过比对全市市场主体名单和有贷款企业名单建立全市无贷款企业清单,首批筛选近1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单,分发给金融机构开展首贷对接。截至今年5月,全市有贷款普惠小微用户达46968户,较年初增加5563户,同比增长41.35%。三是全面优化企业融资服务。积极落实人民银行总行23条、省政府24条,持续加强“四张清单一承诺”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对全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清单和金融服务承诺书公示情况开展暗访,对受理回告和尽职免责清单落实情况开展抽查;全面宣传推广“楚天贷款码”,落实线上301和线下1351办贷模式;推动金融机构累计向贷款申请人发送受理回告清单2.7万份,对98笔不良贷款落实了尽职免责要求,通过“楚天贷款码”扫码融资3220笔,办结融资2185笔,融资金额超过110亿元,平均融资期限在8天以内。

(三)加大欠款清理力度。参照国家和省关于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相关要求和省、市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制定《咸宁市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专项行动协调小组,下发了《关于报送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自查自纠相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全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对因业务往来与中小企业形成的逾期欠款,开展全面自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还款计划,确保款项支付。截至今年6月,我市无分歧欠款已全部清偿到位,剩余有分歧欠款4笔,合计4913.275万元,正在稳步推进化解中。

(四)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按照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做好企业梯度培育各项工作。一是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解读《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今年上半年举办两次专精特新申报工作培训会,为企业作政策解读和申报辅导,共计130余家企业参加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知晓度。二是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后备库,入库企业103家,推动我市55家企业纳入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库,112家企业纳入省专精特新培育库。今年上半年组织两次专精特新申报预评审,并对32家申报企业逐一指导,分析短板弱项,进行分档动态管理。三是积极兑现奖补政策。将专精特新企业奖补纳入“免申即享”支持范围,不断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目前已通过“免申即享”机制落实9家市直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奖补合计180万,落实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企业奖补208万元,388万元奖补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并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家,2022年择优推荐32家企业申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五)加大技改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68个投资类项目(企业)进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19个项目获得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第一批项目资金3960万元。启动了2022年度第一批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计划为18个技改项目提供2037.5万元的补助资金。将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纳入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服务督办项目清单中,实行“一周一督导、半月一通报”督查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清单管理,全市2022年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有197个,总投资达228.71亿元。

(六)加大人才服务力度。把强化人才支撑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副总”作用,助企科技创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今年6月,省级第三批赴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12名“科技副总”,已全部到岗履职。截至目前,省级三批赴咸的“科技副总”共31名。前两批19位“科技副总”已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24个,已累计为企业培训559人次,为企业引进人才51个,达成项目协议17个,正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5个。达成协议金额1115万元,推动共建平台数23个。正解决技术难题26个,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9个。配套启动了市级第二批“科技副总”需求摸底工作,选派20位市级第二批“科技副总”,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二、下一步打算

)优化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推进更多事项“一事联办”。在全市推动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套餐式”服务,促进政务服务减跑动、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大力推进电子证照从数据归集向数据应用转向,积极探索电子证照在行政审批中的应用,将证明材料由服务对象现场携带转向后台数据核验,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减少项目单位信息重复录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政务服务体系。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市减负办职能,加强督导考核,确保中央、省、市各级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让政策红利及时精准浇灌困难企业。聚焦聚力季度民营企业座谈会反映问题,加大协调督办,切实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用料、用钱等企业家集中反映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获得感,助力工业企业走向高速发展快车道。

)规范涉企收费事项。重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用电等领域不合理收费行为的整治,把该降的降下来、该减的减下来。推动“落实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今年平均再降费10%的要求”、“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降收费”政策落实,加大涉企保证金清理力度,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保证金一律不得收取。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支付保障条例的宣传力度,形成清欠长效机制。

)畅通企业家发声渠道。持续开展好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入开展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加深“亲”“清”关系,畅通企业家发声渠道,搭建多个企业家发声平台,鼓励企业家敞开心扉诉说心声和建议,将走访服务企业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一批企业家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