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5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764137816/2020-17272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6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0-10-26
杨斌斌委员:
咸宁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关于促进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第105号提案)已收悉。针对您提案中提及的问题,我局指定工作专班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与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等10家会办单位共同研究,各单位以提案办理为契机,围绕提案中反映的“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现综合各会办单位办理情况就提案涉及问题答复如下:
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动态信息库,及时收集梳理企业的融资需求动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时推送给银行业机构各主办行洽谈对接逐一解决,按照“对接一批、解决一批、签约一批、销号一批”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截至5月底,全市企业贷款余额730亿元,比年初净增69亿元。15家银行机构向1689户企业发放支农、支小优惠贷款17.4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5%。向530户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发放4.1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5%。二是搭建企业“氧舱”。市经信局和建行咸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企业氧舱”,通过政银协调机制,对原本正常经营但受到疫情直接冲击而产生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供氧”帮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满产达产。截止到7月底,建行咸宁分行“企业氧舱” 入舱企业225户,已向三赢兴电子、宏盛模具等157家企业投放贷款13.37亿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通过“供销楚农贷”创新金融产品,市供销社已设立2000万元风险基金池,与省农担、银行合作分担风险,信贷支持供销系统各经营主体;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免担保、免抵押、全额贴息”的小额贷款,因地制宜衍生出“邮储扶贫贷”“香菇贷”“虾农贷”“电商贷”“助游贷”“光伏贷”“养殖贷”等系列信贷扶贫品种;咸宁供电公司联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推出“电E贷”金融产品,基于企业用电信息发放纯信用贷款。四是积极争取专项再贷款支持。积极组织生产医用物资及相关配套企业、生产重要生活必需品企业、医用物资收储企业和为应对疫情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企业以及承担上述物资运输、销售任务的企业申报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争取专项再贷款,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稳健医疗、健翔生物等14家全国性重点防护企业,真奥药业、美尔卫生用品等100家地方性重点防护企业已落实专项优惠贷款102笔15.48亿元,惠及82家企业,争取中央财政贴息1350万元,贴息后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降至1.45%。五是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对3927笔、116亿流动性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展期、续贷安排,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六是降低担保费率。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上半年市担保集团累计为4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1500万元新增担保贷款,协助25家已经逾期或即将逾期的在保企业办理1.2亿元的担保贷款续贷或展期手续,为3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600万元的免反担保条件的信用担保,为8家确实需要续贷过桥的企业提供2680万元的应急过桥资金服务,减免企业担保费300万元。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创贷条件的小微企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贴息,支持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市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无微不至微笑资金”累计发放续贷资金1.9亿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800万元。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市防控指挥部市场组连续举办6期《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政策线上宣传和解读活动,市直相关部门面对面解答企业现场提出的政策问题,并通过咸宁广播电视台和云上咸宁播出;市经信局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系列政策进行了梳理,编印了1500本发给规模以上企业和相关部门;各地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介中央和省市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相关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活惠企政策,使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切实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二是简化政策兑现流程。针对“省政府30条”以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系列政策,市财政局牵头制定了《关于落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财税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明确了相关实施细则及操作流程,全力打通政策落实堵点难点。市税务局印发了《关于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优惠事项的公告》,对“困难企业”认定标准予以明确,减免符合条件的企业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452万元。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主动兑现惠企政策,推出“不见面”办理返还失业保险费,对全市1749家参保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3899.69万元。三是严格落实减税政策。税务部门全面拓展推行网上办、延期办、容缺办、在线办、提速办等办税缴费服务。对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等四大类42项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分级分类组建纳税服务团队,负责政策宣传、咨询答疑、预约办税,用好网上纳税人学堂、线上直播等渠道,推行“一对一”线上包保、驻企“特派员”等特色服务,通过176个征纳交流群发布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6546次,线上服务人数26360人,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税费优惠政策。上半年,全市共减免企业税费共计160860.62万元。其中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减免、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和涉企收费清理减免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50189.06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92283.99万元;减免企业资源税49.8万元、城建税5712.42万元、房产税1074.7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747.36万元、印花税840.95万元、耕地占用税6962.26万元。四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市级技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对地方医用防护用品生产重点企业设备补贴的门槛由300万元降低到50万元,补贴比例由8%提高到30%,对市直15个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给予1516.7万元的直接补助;对5家新冠肺炎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给予346.7万元的设备购置补贴。五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继续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市本级安排科技创新预算资金179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核心、适用技术攻关,加大企业研发补助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赤壁市成立了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青砖茶研究院,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和研究团队,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对赤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一是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做好“品牌强国工程”援鄂抗疫公益行动广告宣传片制作有关事项,赤壁青砖茶自2020年4月27日至12月31日,逢双日在CCTV-1、2、3、4、8、9、11、13、17播出。“鄂”醒了,买它——咸宁专场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共推荐包括赤壁青砖茶在内的10个咸宁特色农产品。香城都市报开设《茶乡茶香》版本,每周三宣传咸宁茶企、茶人、茶事。积极组织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参加5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现场举办的云上中国品牌日活动。5月23-26日,组织10家茶企参加“线上北京茶博会”,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委会官方微店”进行线上展示展销,腾讯微店将给予多渠道流量支持。二是制定咸宁优品目录。市商务局牵头评定了62个企业和商品进入咸宁优品目录,并在华信农贸市场、中石油银桂路加油站和中百仓储、家联、武商等大型超市开设“咸宁优品”专柜;组织13家“咸宁优品”企业参加“湖北对口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和产业合作对接会”活动。另外,积极争取省商务厅对众望麻花等名优产品进入大润发商超等知名超市的支持。三是创新产品营销模式。一方面,开展市、县长“直播带货”活动。副市长谭海华带头变身“网络主播”,走进咸宁广播电视台演播厅,通过抖音平台推介向广大网友推介“川”字青砖茶、黄鹤楼酒、“本草天香”山茶油、珍湖雪泡藕带等特色农产品;各县市区共计14位县级领导直播带货,截至6月15日,市、县领导“直播带货”网销5688万元农产品。另一方面,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新业态,主动为崇阳雷竹笋、通山包坨等特色农产品与盒马鲜生、兴盛优选等知名电商对接牵线搭桥,仅雷竹笋在武汉市场销售就逾200万斤。四是开拓本地消费市场。开展“咸宁人游咸宁”活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陆续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一次团建活动,促进旅游消费,同时鼓励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赤壁市对直通车游赤壁的给予每车1000元奖励,已兑现220万元奖励资金。针对真奥药业、福人药业等公司反映的“药品从生产厂家不能直接销售到医院,中间必须通过医药公司”的问题,市医保局以带企业负责人到医院、召开产品推荐会等形式,帮助真奥药业、福人药业药品进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销售,截至5月底,已帮助真奥药业和福人药业分别在17家、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打开销售配送账户。五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市经信局组织市内重点行业企业合作对接活动,力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共享科研平台和检测设备,目前南玻光电和维达力电子合作,天瑞汽车和三环方向机合作,精华纺织和嘉麟杰等合作,嘉鱼稳健和景源生物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正在对接合作事宜。高新区先后组织了7场企业产品推介活动,组织相关企业到合加新能源汽车公司交流学习,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据了解,金盛兰冶金科技公司二期将把碳钢、不锈钢等产品列入生产计划,届时将能满足该企业部分用钢需求,双方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已经进行了业务上的深度对接。分批次邀请各县市区城管(环卫)部门负责同志到该企业学习考察,已完成43台环卫车采购交付手续。另外,达成初步采购意向的有47台,合同金额约400万元。已促成和乐门业、南玻节能玻璃、黄鹤楼酒业、立邦涂料等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达成合作意向金额5312.94万元。赤壁市印发了工业产品宣传册,并组织了本地产品推荐会,全市100多家工业企业参加,30多家龙头企业现场展销,部分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四)加大稳岗扶持力度。一是组织下线各类招聘活动。全市人社部门积极搭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供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招聘活动,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二是举办网上招聘活动。2020年应对疫情防控形势,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将传统线下招聘会转为线上招聘会,避免人流集聚,防止疫情交叉感染。依托省公共招聘网、云上咸宁APP、“创业咸宁”微信公众号,咸宁电视台直播间等网上载体,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网上招聘会717场,报名参加网上招聘会企业2485家次,发布相关就业岗位3.6万个,参加网上招聘会6.2万人,录用近1.2万人。三是落实就业政策。对参保人数500人(含 )以下企业,直接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予以返还;对参保人数500人以上企业,减员率低于5.5%的按其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00%予以返还,减员率高于5.5%的按70%予以返还。上半年,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570.8万元,返还资金可用于企业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相关支出。今年上半年,已为全市174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751.67万元,惠及职工8.8万人。对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按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为全市17家企业1292名职工发放就业补贴资金258.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服务中小微企业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尽管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部分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但也存在着市场需求不足、资金压力较大、技术型人才短缺、经营成本较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政策兑现速度慢、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各地各部门将继续以“深实严细久”的工作作风,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上下功夫。对各级出台的惠企政策予以条目式、清单式梳理,形成政策清单和流程图,通过电视台、云上咸宁等媒介做好宣传,广而告之;平时调研走访过程中,指导企业用好用活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真正落地、落细、落实,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退的退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让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使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二)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上下功夫。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中长期(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信贷产品或延长贷款实际使用期限的信贷产品,采取分期还款等灵活还款方式,减轻企业一次性还款压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场外挂牌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对列入上市后备资源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优先安排贷款、优先提供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向资本市场要资源、要活力、要空间。不定期开展企业资金需求调查摸底活动,掌握企业资金需求信息,积极为银行和企业合作牵线搭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继续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积极向上争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各类扶持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降低支持门槛,提高支持额度,用足用活用好1500万元市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督促北三县配套不少于3000万、南三县不低于1500万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巩固省市县三级联动抓技改的生动局面。
(三)在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上下功夫。以为期1个月的市、县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活动为契机,推动干部下沉企业生产一线,实行干部与企业“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形成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建立企业反映问题限时办结、销号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按职责工作权限,由市、县走访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召集涉及问题的有关单位参加,研究解决办法,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档”。建立企业问题台账管理制度,及时将企业反映的问题登记在册,明确问题来源、主要内容、责任单位、办结时限和办理情况, 跟踪督办到底,坚决防止“一访了之”,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项目少跑腿”。开展降成本、减负担督查活动,推动各部门将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始终秉承“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在服务企业中着力构建新型“亲、清”的政商关系,把“亲”体现在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关心企业家上,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把“清”体现在干净干事上,始终守住法律和党纪底线,以企业满意为目标。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民营企业家的风采,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贴心的营商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
附: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咸安区人民政府、嘉鱼县人民政府、赤壁市人民政府、通城县人民政府、崇阳县人民政府、通山县人民政府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5日
主管领导:张建军 联系电话:18671150087
经 办 人:胡炜光 联系电话:18971818767
邮政编码:437100